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意大利人,怎么画康熙、雍正、乾隆的皇家肖像?

小白 象外 2023-11-22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

一位三百年前在中国的外国画家。

他是最富传奇色彩的清朝宫廷画师,

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赏识,

官居三品。

这个人就是郎世宁

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

(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7日,意大利人。



在意大利,他的身份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而在中国,他以画家而闻名。

2008年10月,他的一组《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

拍出了1.44亿的天价。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之九月赏菊》



前后侍奉康熙、雍正、乾隆51年,

作画竟多达四五百幅,

这意味着郎世宁平均每两到三个月

至少要奉命完成一次创作。

苦力活儿啊~





郎世宁还把西方的透视学介绍到了中国,

与年希尧一起出版的《视学》

是中国第一部西洋透视学专著。

唔,年希尧就是华妃的原型敦肃皇贵妃年氏的哥哥~





作为康乾盛世的经历者和见证者,郎世宁特殊的身份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皇家摄影师,不过,他用的是画笔。


郎世宁一生给清王室画了上百幅肖像。


清朝的皇妃们究竟长什么样?看这里👇

长图预警~

《乾隆及后妃图卷》





郎世宁,《乾隆及后妃图卷》,52.9cm×688.3cm



郎世宁笔下骑马的乾隆皇帝



郎世宁,《乾隆大阅图》,1758年,绢本设色


这幅画作背景的山石笔法、结构、设色皆承袭了中国工笔画传统;但天上的云彩,则更接近西洋水彩画的技法,中国工笔画传统会以留白来处理云彩,而本幅画作云彩的阴影则被仔细加以描绘。


地上的枝叶及青草作为前景出现,这在中国工笔画传统中也非常罕见。细看画中主角乾隆皇帝和骏马,郎世宁对他们都做了细致的描绘,这更是让其整体艺术效果细腻,效果几近西洋绘画。



中国传统帝王画像·刘备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初唐,绢本设色



事实上,马背上的皇帝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帝王像的传统。



左:《路易十四骑马肖像》,布面油画,1692

右上:鲁本斯,《菲利普二世在马背上》,布面油画,1550 ~ 1551

右下: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翻越阿尔贝斯山》,1801



郎世宁家族在米兰是一个很重要的姓氏。五六岁时,他就有机会进入了当时著名画家的画室学习,27岁来中国,开始学习中国画,乾隆甚至下旨命他用宣纸作画。


“着交郎世宁用此宣纸仿九龙图画一张,不要西洋气,钦此。”

——乾隆


宣纸和油画布的特性极为不同,经过七八年郎世宁才掌握使用宣纸、毛笔作画的技巧。





乾隆皇帝喜欢郎世宁的画,但是对画中光线照射下的阴阳很反感,特别是画人物的时候,皇帝说,人怎么变成阴阳脸了?一半黑的,一半白的,这个不好。


郎世宁就把光线的因素去掉了,只是表现物象本身的凹凸起伏所产生的明暗,这样既有一定的立体感,又避免了某些部分过于阴暗。



郎世宁,《画白鹰轴》,绢本设色,1765

注意,这幅画有立体感却没有明显的阴影。



郎世宁的中国题材画作,也许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在艺术领域的一个绝佳案例——虽然中西方彼此接触、学习和影响自古有之,但迟至康乾时代,世界上已经很少有国家和民族能完全独立于其他文明之外。艺术自然也概莫能外。


上面说郎世宁的例子,其实是为了引出我们今天要推荐的一个人,一个讲座:


关于十八世纪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交融,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韦一空教授写了本专著,法文的,还没翻译……






12月6日(本周三),韦一空教授将在西安美术学院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对于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除了对作品的赏析,学者们极力从零星而又散乱的表象中推敲出事物背后的成因及原理。究竟他们是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交融”这现象的呢?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唔,去不了但感兴趣的大家看这里:


讲座《流动的真知:18世纪艺术的创造性误读和有效对话》

那特艺术学院官网、那特艺术学院官方微博

将全程直播!


直播二维码



关于讲座的更多信息戳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13tejw21&width=500&height=375&auto=0

韦一空教授对本次讲座的介绍





40岁之前,郎世宁很有可能不会说中文,甚至听不懂中文。郎世宁很多画作的签名都由他人代笔,或者是照着别人在另外纸上写好的字描画上去的。



臣郎世宁恭绘



在清朝,像画师郎世宁这样以专门技术服务的修士,没有掌握汉语的要求,因为,他们日常工作和任务不需要特别与人沟通,况且他们工作繁忙。


郎世宁的日常可能就是不停地画画,在紫禁城画、在圆明园画,白天画、晚上画,画人、画马、画狗、画出征、画凯旋、画欢庆,画一切皇帝想让他画的东西……



郎世宁,《平安春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郎世宁,《十骏图之赤花鹰》



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一 苍水虬》



郎世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平定回部献俘》



郎世宁《乾隆行乐图》


在郎世宁的画卷中,在满人统治的紫禁城里,竟没有一人身着旗装,却无一例外都是汉人打扮。


不止扮作汉人,清朝的皇帝还有欧洲皇室装扮像,比如下图中的雍正皇帝。



由清朝宫廷画师绘制的《雍正行乐图之雍正打虎》.gif



这张“胤禛刺虎图”,雍正穿着“洋鬼子”的衣服、西装革履、头上带着法国人的假发、脖子上系了个小领结、贴着八字胡、仔细一看的话,还能看出脸上扑了粉。


这法国假发、高跟、皮草是18世纪法国皇室成员的配饰三宝。法王路易十六从23岁开始秃头,爱戴假发无可厚非。除了戴假发,他也爱化妆,整日把化妆盒当个宝,还强迫其他贵族们也要佩戴假发……




《路易十六》,布面油画,1786



这股男人“戴假发和化妆”的法国风自上而下,从皇室吹到民间,在中西贸易、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的18世纪,又吹到了大清国。


在当时,出现了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艺术家以及学习中国艺术的西洋艺术家。清朝的宫廷,外国画师不仅仅只有郎世宁,比较著名的还有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Joannes Damaseenus)、贺清泰(Louisde Poerct)、潘廷章(Joseph Pangi)、马国贤(Matteo Ripa)等,其中以郎世宁、 王致诚和艾启蒙三人最具影响力。



《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画



这套铜版组画名为《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又称《乾隆平定西域得胜图》,一套共16幅,每幅长90.8厘米,宽55.1厘米,纸本印制。 


组画由郎世宁、王致诚参与起稿,随后将十六幅底稿送到法国,皇家艺术院院长马立涅(Marigney)令柯兴(Charles Nicolas Cochin)负责雕版工作,并挑选雕刻名家勒巴(Le Bas)、圣奥本(Saint Aubin)、布勒佛(B. L. Prévot)、阿里默(Aliamet)、马斯克立业(Masgulier)、纳伊(Née)、学法(Choffard)等人参加刻版工作。



《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画



组画全部完成送抵中国时,参与起稿的郎世宁、王致诚已经去世。


《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描绘的虽然是中国的事件,但在风格上,西方绘画的味道十分浓厚。随后,清朝宫廷又陆续创作了一系列由中国画家和刻工制作的铜版组画,对中国的铜版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766年7月16日,郎世宁在病逝,终年78岁,乾隆皇帝特下谕旨,追赐侍郎衔,还亲自撰墓志铭。郎世宁葬于北京阜成门外的外国传教士墓地。 



北京西城清朝传教士墓地



郎世宁只是18世纪中西艺术、文化交流的一个侧影,在工艺品领域,中西文化交流也相当明显。当时,中国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瓷器行销海外,随着海外贸易模式的变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销售形式和瓷器类别,如订烧、纹章瓷等等。



外销瓷盘



现在,中西方交流十分便捷,但是在郎世宁的时代,中西方画家、传教士、商人之间的往来都冒着生命危险,但是正是他们,在交通不便的时代推动和沟通着中外文化交流,他们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


在交通异常便捷的今天,几个小时飞机就能出国,但我们真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和艺术么?



真诚地安利

拥有全球在线艺术课的

那特艺术学院App




课程由全世界顶尖的艺术家、艺术史学者、理论研究学者讲授,课程有翻译,还有免费公开课,值得艺术感兴趣的〇外人们、艺术专业学生和艺术家们学习。






那特艺术学院是由艺术史家吕澎及他的专业团队共同创办的一所线上艺术大学。


那特艺术学院的艺术课程包括,各个国家、地区美术院校的优质课程,并且随时加入最新教学科研成果,以提供全球艺术教育的课程与实践。


课程将艺术的生产、消费、运作和收藏的每一个要素环节进行细分,全面而细致,有六大专业方向:美术学、设计学、建筑学、影视学、艺术学理论、艺术商学。






再一次,如我们此前在另一篇文章中说的:

向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分享精神致敬。



.

END

.



把艺术拉出圈外


欢迎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 @Artha象外

以及主编微博 @象外的阿改


点击阅读原文,不想出门逛,就逛我们的微店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